首页 | > 企业文化 > 文化艺苑 |
丈量山水间
清晨,山间的寒意还未消散,第一缕阳光才刚刚爬上若羌县的山头,韩兴旺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准备工作。他仔细检查着全站仪、水准仪等测量仪器,又反复清点工具包里的棱镜、卷尺和记录本。这些设备不仅是他工作的“武器”,更是保障若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测量精准度的关键。
背着沉重的测量设备,韩兴旺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布满碎石的山路上。脚下的羊肠小道蜿蜒于若羌县的崇山峻岭间,远处吊车林立的施工现场,正是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工程——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若羌抽水蓄能电站。这座建成后将承担南疆电网40%调峰容量的能源枢纽,此刻正随着轰鸣的机械声拔节生长,而每一块基石的精准定位,都离不开韩兴旺手中的数据支撑。
山间没有现成的路,遇到近乎垂直的陡坡,他只能拽着岩缝里的枯藤向上攀爬;跨过深沟时,背包里的仪器晃得肩颈酸痛,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子不断滴落。被烈日晒得发烫的岩石在脚下打滑,山风却又裹挟着砂砾打在脸上,但他始终紧盯仪器上的方位,朝着预设的测量点稳步前行。湿透的工装在风里渐渐板结,白色的汗渍勾勒出不规则的纹路,那是他与这片土地对话的独特印记。
到达测量点后,韩兴旺迅速架起全站仪,熟练地调整角度开始测量。工地现场机械轰鸣,工人们的指挥声、设备的运转声交织在一起,他却完全沉浸在工作中。眼睛紧贴目镜,手指在仪器键盘上快速操作,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测量核对。“测量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,一个小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。”这句话,他常常挂在嘴边。
若羌地区的气候十分恶劣。四月的天气已经酷热难耐,地表温度超过40摄氏度,仪器被晒得滚烫,拿在手里都觉得烫手,韩兴旺却要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。到了冬季,寒风凛冽刺骨,测量仪器的电池在低温下电量消耗极快,他总是提前准备好备用电池,确保工作不间断。有一次冬季测量时,突然刮起大风,飞沙走石间,他第一时间用身体护住仪器。等风停后,才发现自己的脸被沙石打得生疼,嘴角也被吹裂了。
作为项目唯一的测量员,韩兴旺肩负着整个电站建设区域的测量重任。从前期地形测绘,到工程放样,再到基础施工和主体建设,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他提供的测量数据。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是常态,有时为了赶进度,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。回到宿舍后,他还要整理当天的测量数据,绘制图纸,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。
在韩兴旺心中,能参与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,是无比自豪的事。虽然工作辛苦,但每当看到自己测量的数据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保障,看到电站的轮廓一天天清晰起来,他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熟悉,每一个测量点都像是我的老朋友。我要用我的努力,为这座电站的诞生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韩兴旺的话语朴实而坚定。
在若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,韩兴旺就像一颗默默发光的螺丝钉,虽小却至关重要。他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,诠释着电力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,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,为若羌电站的崛起奠定着坚实的基础。(作者:张新宜)